知識普及: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規范
公共場所集中空調換氣系統清洗規范:
1總則。
為配合實施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以下簡稱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工作專業技術水平,保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達到相應衛生要求,制定本規范。
2的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各主要組成部分清洗方法、清洗過程及專業清洗機構、專用清洗設備的技術要求。
本規范適用于公共場所集中空調換氣系統的專業清洗作業,其他集中空調換氣系統的清洗可供參考。
3用語和定義。
3.1.空氣處理單元。
輸送、凈化和調節空氣狀態(冷、熱、濕)的設備和部件。
3.2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
采用一些技術或方法去除空調管道、風口、空氣處理單元和其他部件內與輸送空氣接觸表面積聚的污染物、空調冷卻塔內積聚的污染物以及集中空調換氣系統的消毒處理。
3.3.專用清洗設備。
用于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的機械設備、工具、器械和風管內污染物采樣設備等的總稱。
3.4機械清洗。
使用專用清洗設備對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
3.5專業清洗機構。
從事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
4 技術要求。
4.1清洗方法的要求。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應采用機械清洗方法。
4.2清洗過程的要求。
4.2.1工作范圍。
風管清洗范圍包括:送風管、回風管和新風管。
零件的清洗范圍包括空氣處理單元的內表面、冷凝水盤、加濕和除濕器、盤管部件、風機、過濾器和室內回風口等。空調冷卻塔。
4.2.2 現場檢查與準備。
專業清洗機構應查閱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相關技術資料,對需要清洗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進行現場勘察和檢查,確定合適的清洗工具、設備和工作流程。并根據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情況和本規范的技術要求,制定詳細的清洗工作計劃和清洗操作規程。
4.2.3風管清洗。
采用專用的機械清洗設備,有效地將管道內的可視污染物輸送到收集裝置,嚴禁作業人員進入管道內進行人工清洗。管道清洗作業應分段、區域進行,管道清洗作業段與非作業段之間、清洗管道與連接的室內區域之間應采取有效隔離空氣的措施。
4.2.4 部件清洗。
采用專用工具、器械對部件進行清洗,清洗后的部件均應滿足有關標準的要求。零件可直接清洗或拆卸后清洗,清洗后的零件應恢復到原位置,可調節的零件應恢復到原位置。
4.2.5冷卻塔清洗消毒。
定期清洗應首先排出冷卻水,徹底清洗冷卻塔內壁,使表面無污垢。在冷卻水中檢測出致病微生物時,應首先采用高溫或化學方法消毒冷卻水和塔壁,排出塔內的水,徹底清洗塔內的墻壁。
4.2.6清洗作業過程中的污染物控制。
清洗過程中應采取風管內部保持負壓、作業區隔離、覆蓋、除去的污物妥善收集等有效控制措施,防止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內的污染物散布到非清洗工作區域。
4.2.7作業出入口。
清洗機構可以通過集中空調換氣系統管道不同部位的作業出入口進出人力和機械,進行相應的清洗和檢查作業。必要時可切斷其他出入口,保證施工后密封處理。
4.2.8消毒處理。
必要時,應對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管道、設備和部件進行消毒處理。集中空調換氣系統需要清洗消毒時,應先清洗系統或部件,滿足相應衛生要求后再進行消毒處理。在保證消毒效果的前提下,選擇對管道和設備損傷較小的消毒劑,必要時消毒后立即進行清洗和換氣,防止消毒溶液殘留物對人體和設備。
危害的影響。
4.3清洗效果和安全措施的要求。
4.3.1清洗效果。
風管清洗后的積塵量應達到每平方米風管內表面小于1.0 克,部件清洗后應無殘留污染物檢出。
消毒后管道內壁細菌總數、真菌總數的去除率應超過90%,病原菌不得檢測。
4.3.2清洗效果的檢查。
集中空調換氣系統清洗后,通過訓練的清洗機構的檢查員根據衛生要求進行自我檢查。必要時,衛生學評價機構檢查清洗消毒效果。
4.3.3.清洗效果的影像資料。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后,應使用機器人將所有清洗過的管道內部情況錄制成視頻、光盤等影像資料。
4.3.4安全措施。
清洗機構應遵守相關安全規定制定安全制度,清洗現場設置安全人員,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清洗施工人員和建筑內人員的安全,保護環境。
4.3.5處理污垢。
空調管道系統除去的所有污垢都應妥善保存,按有關規定處理。
4.4 專業清洗機構的要求。
從事公共場所集中空調換氣系統清洗的專業機構應符合附錄l的要求。
4.5專用清洗設備的要求。
公共場所用于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主要清洗設備應符合附錄M的要求。
以上是公共場所集中空調換氣系統清洗規范的內容,如果想詳細了解附錄l和附錄m,可以繼續關注哦。小編馬上介紹。
更多信息請訪問 袋式漆霧過濾器(http://www.pppp444.com/521.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